NEWS
时间:2018-10-09 09:41:02 来源: 作者:
正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的《英国新摄影》展览,展示了两位英国纪实摄影师安娜·福克斯和凯伦·诺尔的作品。她们的作品,呈现了“英国新纪实摄影”的风貌,质疑、重塑正是“新纪实”的核心精神。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时,两位任教于英国法纳姆创意艺术大学的摄影师分别谈及影像观念与创作方式。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正在举办的《英国新摄影》展览,呈现了安娜·福克斯和凯伦·诺尔两位常居英国的纪实摄影师的近百件作品。展览包含多个系列,这些系列如一篇篇摄影专题般探讨社会阶级、工作环境、自我意识等命题。
英国纪实摄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活跃至今,以传统的纪实摄影为根基,对它作出进一步反馈和回应。二十世纪中叶的英国纪实运动源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如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后迅速蔓延至电影(代表人物为约翰·格里尔逊)和电视,而摄影在其中亦影响深远。八十年代崭露头角的“新纪实”的核心是质疑和重塑的精神,它与“旧”纪实的区别在于它借鉴了当代艺术的手法,怀疑并把玩“真实”这一概念。这种“玩”的行为在福克斯和诺尔的作品中表现为将密切观察的现实和精心策划的虚构相融合,“英国新摄影”就新在于此。
展览期间,“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与两位摄影师展开对话,分别谈及影像观念与创作方式。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有着师承关系、艺术交往密切的女性摄影师,都在部分作品中呈现了图像配文本的形式,两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手法的目的与细节。
专访摄影师凯伦·诺尔
观众的“第三种意义”与博物馆的“违背自然”
凯伦·诺尔
凯伦·诺尔(Karen Knorr),生于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常居英国。她用摄影探索文化传承和其意识形态根基。自八十年代起,她的摄影创作长期关注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与美学的关系。诺尔善于用视觉和文字的手段去处理她拍摄的对象——无论是家庭、生活方式,还是博物馆中的动物,并借这些手段与“纪实摄影”产生一种幽默而批判的对话。
澎湃新闻:展览名为“英国新摄影”,英文名是Another way of telling(别样讲述)。首先,请谈一谈您的摄影观念,以及您的“讲述方式”是什么?
凯伦·诺尔:Another Way of Telling来源于艺术批评家、作家约翰·伯格的一本书。我们是在提出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介于文字和图像之间,也介于图像和在书页或墙壁上排列展示它们的方式之间。这本书带着幽默的诗意和讽刺性,展示出日常生活方式、文化遗产和在英国、欧洲及亚洲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澎湃新闻:关于《贝尔格莱维亚(Belgravia)》。您如何萌发这样一组系列的拍摄,以及图像配文字的表达方式?看起来,有些文字与图像相关性高,有些则不。在读图时,文字时而增强了图片信息,时而似乎消解了图像的意思。您怎样看待文本对图像的影响?
凯伦·诺尔:《贝尔格莱维亚》系列的图像和文字描述了1979年的伦敦,当撒切尔主义开始之时,国际名流和富人群体中阶级与权力的百态。贝尔格莱维亚现在仍是伦敦骑士桥哈罗德百货附近的一片国际化的富人区,有很多外来居民。我的父母曾住在贝尔格莱维亚,这个系列的第一张图就是一张我的母亲和祖母在我们位于朗兹广场的“小屋”前厅中拍摄的照片。这组照片其实不是仅关于个体的,而是关于群体和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观点的。这些作品都属于“非肖像”,它们不是为了迎合奉承或展示这些人的“真实”。照片里的人都没有名字,而且会保持匿名。
凯伦·诺尔,贝尔格莱维亚系列,1979-81。画面文字:我活在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初 我着迷于拿破仑和梅特涅 两个死对头。